欢迎访问黔东南州应急管理局门户网站!

个人中心 | 无障碍| 关怀版

站内搜索:

搜  索
首页 » 应急工作 » 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分析
黔东南州2023年10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研判分析报告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全州生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

(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20231—9,全州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24起、死亡38人。其中,道路运输事故14起、死亡17人,建筑业事故3起、死亡3人,工贸行业事故3起、死亡13人,非煤矿山事故1起、死亡1人,其他行业事故3起、死亡4人。

(二)自然灾害情况。

20231—9全州因干旱、地质、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共受灾336671人,避险转移2812人,紧急转移安置27人,需生活救助人口 9503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693.78公顷、成灾面积5080.77公顷、绝收面积1281.18公顷,倒塌房屋824间,严重损坏房屋1634间,一般损坏房屋14291649间,直接经济损失11968.01万元。

二、202310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突出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建议

总体情况研判:10月份,尤其是中秋国庆两节连休,入州旅游、探亲访友等交通出行将迎来高峰,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大、文旅活动热点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繁忙景区景点、民族文化村寨、大型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控压力倍增,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一是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小客车出行量显著增长,交通违法突出,肇事风险加大;农村公路车流量大幅上升,酒驾、醉驾、三超一疲劳等交通违法现象增多。二是中秋国庆长假是旅游景区的旺盛期,旅游客运繁忙,高速公路瓶颈路段和景区路段易发生交通堵塞,旅游车辆安全、旅游景区游乐设施安全、旅游景区拥堵踩踏风险大。三是近两个月以来全州持续干旱,木质连片村寨、城乡结合部、人员密集场所、木材加工企业、易燃易爆单位火灾风隐患突出,消防安全形势严峻。四是当前各行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进入旺季动火等危险作业增加,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设备设施带病运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极易引发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深刻汲取近期事故教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州委、州政府的部署要求,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最严纪律、最严措施、最严要求,集中开展大战90天、决胜全年度安全生产集中攻坚战,结合节日特点和事故规律,深入排查防控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安全生产形势转,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赢得主动一要全面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党委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家庭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拧紧扣实责任链条这个安全生产牛鼻子,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和红线。二要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推进专项整治,着力五个聚焦(聚焦重大事故隐患闭环管理、聚焦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抓执法、聚焦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情况抓执法、聚焦执法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抓执法、聚焦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履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开展精准严格执法,倒逼企业主动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促进重大事故隐患得到系统治理、重大风险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三要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整治行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一方案两清单要求,以集中开展木质连片村寨、景区、小型经营行所消防安全大整治为重点,聚焦木质连片村寨(景区)消防安全工程性措施(电改、水改、通信线路蜘蛛网整治)、配套性措施(消防队伍建设、消防设施配备、加配手持水枪、智慧消防监测)、管控性措施(燃料管控、经营性场所管控、私搭乱接行为管控、景区限流管控、网格化管控、民宿客栈规范性管控)和制度性措施(隐患排查、日常巡查、应急培训演练、风险隐患整治)等四大措施,按步骤和要求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全面推进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醇基燃料、自建房、文博单位、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领域消防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火灾事故。四要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深化消防、道路交通、工贸、建筑、非煤矿山、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建实双清单,压实双责任,夯实六个全覆盖责任链条,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五是着力厚植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浓厚氛围。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开展主要负责人集中宣讲和警示教育、现身说法、企业事故反思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41”和企业常态化“41工作机制推进全员安全责任落实严格落实重点企业干部驻守两天一巡三天一巡责任,每旬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全面厚植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浓厚氛围要强化应急准备。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突出抓好形势分析、会商研判、预测预报预警、完善应急预案、队伍建设、实战演练、应急物资储备、前置救援力量等应急准备。节前,非煤矿山、工贸、易燃易爆单位、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单位要开展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和救援装备、自救器使用演示培训,确保员工人人会使用,提升员工应急处置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