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州生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
(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2022年1至6月,全州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2人,其中:道路运输事故8起、死亡9人,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1起、死亡1人,化工行业事故1起、死亡2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6月份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二)自然灾害情况。
2022年1至6月,全州共受灾362719人,紧急转移安置9218人,需过渡期生活救助1079人,倒塌房屋90户356间,严重损坏房屋1018户2576间,一般损坏房屋4791户7982间,直接经济损失119838.81万元。共发放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624.869万,救助17661户67942人;发放救灾物资17140件,共计折款274.7943万元,救助3318户8097人。有效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
二、2022年7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突出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建议
总体情况研判:7月份,强降雨、雷电、高温等极端天气多,交通运输、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高,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耦合事故防范难度加大。一是主汛期,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交通运输、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高。二是7月进入暑期,州庆假期短途游、自驾游、返乡探亲等出行叠加,“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无证驾驶和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突出,易引发群死群伤交通事故。三是主汛期,雷电、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可能出现洪涝、山体滑坡、坍塌等自然灾害,水库水电站安全运行风险增加。四是由于前期持续强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趋于饱和,江河超警戒水位风险高,发生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大。
防范措施建议: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严峻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全力抓好安全防范工作,深入持续推进全州安全隐患“双排”能力大提升、全州问题隐患“双清单”动态排除专项治理和“集中清零行动”,着力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一要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以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为目标,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聚焦各类行业领域打击整治重点集中发力,聚焦立案数、行政处罚、拘留等核心指标,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打到痛处、打出成效,对构成危险作业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二要突出重点领域抓巩固提升。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重点任务,纵深推进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城镇燃气、特种设备、工业园区、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对标“两个根本”,聚焦“两个清单”“双清单”抓整改抓提升。三要全力抓好汛期安全风险管控。要深刻吸取近期全国、全省各种自然灾害教训,强化汛期安全风险研判,摸清找准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和本单位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管控措施,狠抓责任措施落实,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和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和群防群控机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对灾害频发地区和重要时段加密会商,做好边远地区和人员密集区的安全预警发布,提升灾害预警精准发布能力,确保安全度汛。四要统筹做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工作。要按照“灾害链”防范应对思路,统筹做好汛期自然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顾此失彼的问题。突出抓好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响应、转移避险、抢险救援全过程管理,强化协同联动及现场处置机制建设,严防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耦合发生。五要强化应急准备。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突出抓好形势分析、会商研判、预测预报预警、完善应急预案、队伍建设、实战演练、应急物资储备、前置救援力量等应急准备。严格落实“四早五快”“三级叫应”“四个紧急撤离”防汛工作机制和突发事件信息首报“两分钟”模版,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