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黔东南州紧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目标任务,在结合全州安全生产领域实际深入研判基础上,决定以安全生产“双排”行动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引领、强化重点任务发力、强化机制创新支撑、强化跟踪问效落实——“四位一体”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前三季度全州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9%、52.7%,工作成效明显。
强化组织领导引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8次州委常委会议、8次州政府党组或政府常务会议、3次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6次全州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州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开展以安全生产“双排”行动为抓手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州安委会及时下发《全州安全生产“双排”行动总体工作方案》《全州深化安全生产“双排”行动喜迎建党百年工作方案》《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安全生产“双排”集中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成立了以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副州长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双排”行动领导小组,对全州“双排”内容、任务、路径、责任人、完成时限按照“五定工作表”挂图作战。
强化重点任务发力。在组织开展事故“回头看”,分析研判近5年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行业领域基础上,明确将消防、交通、建筑、矿山、工贸、旅游、涉水、危化和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作为“双排”行动的“九大”重中之重行业领域,并兼顾三年行动总体部署,推动2个专题和15个专项全覆盖。在行动推进中,针对性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县乡村四级联动协力作战,以隐患大排查、大排除为路径,以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按时间表、路线图,努力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双控”体系应用全覆盖、“三张清单”建立全覆盖、应急网格化风险信息监管全覆盖。自开展“双排”行动以来,全州累计组织检查198603组次,出动检查人员579154人次,检查企业(场所、农户等)1603763家次,排查安全隐患119974项(重大隐患29项),已整改110398项,整改率92.02%,警示约谈企业1660家,约谈企业主要责任人3364人,开展应急演练5862余次,签订安全责任书36万余份,组织安全宣传活动17119余场,张贴发放宣传标语、资料等79万余份,受教育群众225万余人次。行动推进中,以安全生产“双控”和应急网格化两个体系的“三张清单”工作推进为路径,推动全州共2358家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公共服务单位)建立问题隐患91449项,已整改87155项,整改率95.3%;全州共5036家机关事业(社会)单位、102523家九小场所(微小企业),建立问题隐患63453项,已整改61521项,整改率97%。
强化机制创新支撑。一是建立“靶向问诊、定向体检”安全会诊检查机制。印发《州安委会办公室 州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靶向问诊、定向体检”式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在全州“5个重点县”和“9个重点领域”开展定向体检式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编号管理,建立问题隐患清单,限时交办整改,实行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对黎平县、锦屏县、台江县、凯里市、从江县“靶向问诊、定向体检”式安全检查,共发现问题隐患1418项,已整改1379项,整改率97.25%。同时,协同省委省政府督导组完成了对凯里市“定向体检”式安全检查,发现问题隐患157项,已整改154项,整改率98.09%。二是建立“1个亡人事故+1现场整改会”工作机制。对发生较大事故的县(市),由州级安委会或安委办到县(市)召开现场整改会,对一般亡人事故,由县(市)安委会或安委办到乡镇或企业召开现场整改会,逐一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实行限期整改、到点验收,凡是整改不到位的坚决追究问责,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到位,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达不到法律处罚条件的,活用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进行处罚。对较大事故和敏感一般事故一律倒查州直行业主管部门的履职情况。三是建立安全防范“政企直通”机制。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建立安全生产政企直通整体联动机制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实施方案》,以“一建二通三转变”为路径,在行业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权威高效的安全生产政企“直通桥”,分级分类实现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安全生产部署与落实情况直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直通,进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执法为主向企业自查自纠为主转变,提升安全生产整体联动、政企互动水平,进一步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截至目前,州直各部门建立直通邮箱78个次、各县(市)建立直通邮箱345个次,完成率100%。相关企业建立直通邮箱4994家次,完成率100%。村(居)委会建立直通邮箱2882个次,完成率100%。四是建立完善监督约谈制度。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着力防止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走形式、走过场,州安委会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州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制度(试行)》,明确督查检查重点、规范督查检查程序,确保监督检查实效。五是推动安全生产“双控”体系建设提质扩面。着力推动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工作机制,推动开展安全生产“双控”信息系统应用攻坚,着力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推动落实安全生产属地政府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业(公共服务单位)主体责任,确保各类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到位,事故隐患及时排查排除。今年以来,全州将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纳入“双控”体系建设应用范围,“双控”信息系统在用生产经营单位(公共服务单位)共2358家,风险管控率99.62%。六是建立风险隐患交办督办机制。州安委会出台《黔东南州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及治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黔东南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办法(试行)》,推动全州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的管控治理,有效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截至目前,全州共排查出重大隐患93项(州政府挂牌督办38项),已整改77项(州政府挂牌督办整改26项),整改率82.79%。七是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回头看”。印发《州安委办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以来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整改措施落实“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深入开展近5年安全事故整改措施落实“回头看”,全面分析事故风险并总结事故规律,助力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八是深化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严肃交通安全工作责任的通告》,对严格严肃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管理责任,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全面遏制道路交通事故作了规定。
强化跟踪问效落实。一是常态督查与包保督查相结合促工作落实。州安委会常设8个综合督查组,每月对县(市)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情况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专班设立督查组,对三年行动推进中的重点事项开展专项督查。国庆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州安委会成立16个“一组包一县(市)”蹲点督导组,蹲点督促指导县(市)推进“双排”工作。截至目前,州级各督导组共交办问题隐患3246项(本期新增中秋国庆期间交办问题隐患522项),已整改2924项,整改率90.08%,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的落地落实。二是重点事项周调度与周通报相结合促工作落实。紧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重大任务,明确并动态调整重点事项开展重点调度通报,采取“一周一调度、一通报”方式每周印发《工作周报》将各县(市)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州通报,并送州委、州政府领导和县(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推动对落后县(市)及时提醒和约谈,并将工作中推进滞后事项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截至目前,已印发《工作通报》26期,起到了鼓励先进、鞭挞后进的积极效果,有力有效推进了安全生产整治重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