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州生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
(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截至10月31日,全州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7起,死亡17人。其中,道路运输事故11起、死亡11人;商贸制造业其他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金属非金属矿山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建筑业其他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其他行业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
(二)自然灾害情况。
截至10月31日,全州因风雹、洪涝、低温冷冻、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共造成619958人次受灾,紧急避险转移及安置30555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3290.5公顷、成灾面积7064.03公顷、绝收面积2341.18公顷,房屋倒塌48户137间、严重损坏368户924间、一般损坏18884户32491间,直接经济损失约44.54亿元。
二、2024年11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突出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建议
总体情况研判:11月份,气候逐渐干燥,气温下降,生产经营建设进入年终冲刺阶段,各类安全风险集中,事故风险加大。一是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气温持续降低,雨雾、团雾等恶劣天气出现概率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加大。二是冬季来临,取暖设备使用频率激增,用电负荷增大,电器火灾风险增高,进入火灾事故的易发期、高发期。三是全州各行业各生产经营单位进入全年冲刺的黄金期,同时也是安全生产高风险期,受“年末经济冲刺”“年度目标任务冲刺”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工程项目抢进度、赶工期意愿强烈,各工种交叉作业增多,施工安全、作业安全隐患增多,事故防控风险增大。
防范措施建议: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江西新余特大火灾事故、山西寿光有限空间中毒亡人等事故教训,坚决打好第四季度安全防范攻坚战,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责任落实、宣传教育、“打非治违”等工作,严防灾害事故发生。一要压实安全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结合本地本行业领域第四季度安全生产特点和事故规律,扭住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放松,狠抓隐患大排查、教育大警示、演练大行动,落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二要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各县(市)、各部门要针对冬季特点,扎实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紧盯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层建筑、石油化工、物流仓储、“多合一”、群租房、老旧小区、易燃易爆场所和燃气开展安全检查,突出消防通道、用火用电、安全疏散等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治理、精准防控,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组织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灭火技能训练,提升火灾初期扑救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冬季用火、用电、用气等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三要多举化解交通安全风险。积极开展道路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完善施工路段、事故易发多发路段易雾易凝冻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照明设施和警示标识。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危化品运输车辆、货运车辆、客运车辆、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发挥“三微一端”等媒体作用,鼓励公众举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四要强化监督建筑施工安全。各县(市)、各有关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督导,紧盯临边、高处、动火用电等高危作业区域,督促施工单位补充一批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绝缘鞋等防护物资,确保防护栏杆、防坠网、孔洞盖板等安全防护设施落实到位,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制止和纠正“三违”行为。五要加大“打非治违”力度。持续开展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城镇燃气、文化旅游、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行动,聚焦“一案双罚”、行刑衔接等核心指标,促进“打非治违”有新突破。六要强化应急准备。要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完善各种灾害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做到及时、科学、高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