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月度报告
(2018年第3期)
黔东南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8年3月2日
一、全州安全生产简要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8年2月28日,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19起、死亡16人,其中:发生一般交通运输事故18起、死亡12人,发生较大交通事故1起,死亡4人;其他行业未接到事故报告。
二、2018年3月份形势分析及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3月份,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旺盛,全国两会召开,安全生产监管任务繁重,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认真分析全国两会期间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特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2月26日全州安全生产视频会议要求,扎实做好岁末年初暨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确保我州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突出易发事故的道路运输、消防、建筑施工、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工贸行业和对生产生活易产生重大影响的油气管道、城市燃气、电力、铁路运输、民航、民爆物品、旅游、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全面深入的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安全生产良好开局。
(二)重点行业领域及防范措施建议
1.交通运输业。2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春节后企业陆续复产复工、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加,客货运输、旅游运输繁忙,“三超一疲劳”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突出,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农村交通事故易反弹,全州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精准分析研判。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辖区春运期间道路交通高峰流和各地少数民族民间节气、群众集会活动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等实际情况,充分应用大数据平台,对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精准分析研判,制定事故预防工作措施并组织实施。二是精准部署,加强管控。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春运、全国两会期间情况,加强对易滑易雾路段的动态监管和巡查,强化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危险路段的梳理排查,及时清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在重要路口、关键卡点、事故多发路段安排值班备勤警力,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三是严厉打击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危险驾驶行为,以及乡镇农村云平台应用、安全劝导站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暗访和曝光,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现场督促整改、对重大问题进行跟踪挂牌督办,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强化安全警示,增强主动防范意识。要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广泛宣传凝冻天气行车安全知识,加强对司乘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恶劣天气安全防御知识。五是强化协作,注重联动。针对恶劣天气、海拔较高路段多雾、湿滑以及桥梁、隧道口易结冰等现象,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区域与区域之间要加强联勤联动,实现恶劣气候条件下事故预防、交通事故处置以及应急救援时信息互通、责任共担、工作互动,全力提升多部门整体应对恶劣气候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2.消防安全。2月17日,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9人死亡;2018年1月24日至2018年2月25日,全州共发生火灾26起,死亡1人,受伤1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05.12万元,过火面积3749.6平方米。同比去年,火灾起数下降16.13%,伤亡人数上升100%,受伤人数上升100%,直接财产损失下降41.36%,火灾四项指数两升两降。从火灾原因特点分析:电气和生活用火不慎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其中,有9起火灾是因电气线路故障引起,占总数的34.62%,7起火灾因生活用火不慎引起,占总数的26.92%,共占总数的61.54%。从以上数据来看,2月份火灾还是以用火用电不慎引起的火灾为主。当前,全州已进入森林防火严管期,野外用火增多,森林气象火险等级有所提升,是火灾事故的易发多发期。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强化工作督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办下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对辖区消防工作常抓常议,认真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行业管理职责,认真开展行业系统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每月至少对乡镇、部门冬防工作开展1次以上督导检查,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严格落实农村消防安全“三个100%”排查机制(县级政府每月组织开展1次以上农村消防工作督导检查,对乡镇和一、二类重点村寨督导检查率达100%;乡镇政府每月对50户以上集中连片村寨督导检查率达到100%;村民委员会每周组织开展1次以上农村消防检查,入户检查率达到100%)。对消防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严格按照“州八条”、“6789工作措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问责,确保网格化包保责任制、“十户联防”、“一三五应急联动机制”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落地见效。二是突出整治重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要对照州政府下发冬防方案相关要求,对辖区消防安全形势进行精准分析,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不放心区域场所开展集中排查整治,确保隐患清零。积极开展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社区创建、推广运用物防技防手段。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开展高层建筑、易燃易爆、文物古建筑、群租屋、工业园区等专项治理。要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筹推进冬防期间各项工作任务。督促基层政府、村居两委、社区、派出所集中开展沿街门面、居民住宅楼、“九小场所”、群租房、三合一、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等场所开展火灾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建立隐患清单和排查台账,确保跟踪督促整改到位。坚决杜绝消防安全排查走形式、走过场。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应急力量到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在工业园区、一类重点村寨、其他重点乡镇按标准组建完善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全面推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社区、二类重点村寨、传统村落组建微型消防站,其他5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建立完善志愿消防队伍。其他一般村寨、社区全部建立志愿消防队。按方案要求将建立的队伍名单上报各级消安委纳入应急救援系统联勤联动。各级政府要根据消安委日常抽查在位、视频拉动、现场测试、重点时段值守点名的情况报告及时进行整改落实。要学习借鉴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消防队伍建设先进经验,按照1.3.5.10分钟工作要求,对初期火灾进行有效处置,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人、第一时间灭火”。四是强化宣传教育,确保防范意识到位。深入开展消防宣传“八进”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农村远程教育,扩大农村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发动社区、村居两委、“四大员”等基层力量走村窜寨开展“面对面”入户宣传,与鸣锣喊寨等传统方式“土洋”结合,巩固和深化乡规民约、消防广播、“出门前一分钟、睡觉前一分钟”两分钟防火法等宣传措施。督促基层党政干部、公安派出所民警、村居两委工作人员结合日常工作,以老幼妇、病残弱、流动务工人员等群体为主要对象,入村寨、入社区、入家庭开展“上门式”、“点对点”消防宣传帮教活动,提醒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各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火灾隐患整治情况,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剖析典型火灾案例,警示社会单位和群众,全面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3.煤矿和非煤矿山。节后矿山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擅自复工复产,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要严格落实停建煤矿安全监管措施,加强煤矿安全动态巡查管控,切实做好“打非治违”和事故防范工作。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加强动态巡查,严格落实煤矿停建监管措施,严防关闭煤矿和小煤窑“死灰复燃”,坚决杜绝无合法建设、生产手续煤矿擅自组织作业和非法生产行为。二是要加强对已关闭矿井、技改矿井、新建矿井、停产整顿矿井和尾矿库、排土场等的巡查监控力度,严防非法违法突击生产和垮坝、坍塌、中毒等事故发生。三是突出抓好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空区整治,推进尾矿库治理,开展好汛期前安全检查。
4.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2月3日,山东省临沐县经济开发区金山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4人死亡。近期化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已进入旺季,要结合当前安全生产特点,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要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巡查检查,加强对高危化学品、危险化工工艺、重大危险源、储存场所的安全监管,避免非计划停车和大幅度调整生产负荷,对特殊作业实行升级管理,作业前相关负责人必须到场确认。二是要进一步严格落实烟花爆竹零售点“两关闭”“三严禁”和批发企业“六严禁”工作措施,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烟花爆竹行为,以查处“三超一改”为抓手,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5.建筑业。节后,各建筑工地将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当前全国两会召开,各建筑工地要认真做好节后复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头,为全国两会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高度重视节后复工安全生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统筹节后复工安排和谋划,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把节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抓早、抓细、抓实。二是认真开展复工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督促各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组织对新进场、转岗作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确保不走过场;严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定,杜绝无证上岗和“人证不符”现象;及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工作人员掌握本工种的操作规程。三是认真开展复工前安全检查。督促各施工单位对所属工程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全面自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复查,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进行整改,经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各县市要切实履行职责,对监管项目复工前安全检查落实情况进行100%全覆盖检查,对没有进行安全检查或检查不到位的,没有对进场、转岗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没有制定有关安全措施或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在建项目,要书面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在整改未完成前不得复工。四是严格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要严格督促监理单位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视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工程项目复工前各项检查工作,对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核对,督促施工项目部及时消除在复工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确保每个安全隐患都得到有效整改。
6.地质灾害防范。当前,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及治理工作有力保障我州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推进。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到重要议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督促落实。要将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落实到最基层的单位和责任人。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严密监测,真正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二是进一步强化责任。从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来看,非汛期我州地质灾害仍有可能发生,各县市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精准分析研判,制定防治工作措施。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黔东南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层级管理规定》,落细、落实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等各项措施。三是立即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各县市要强化排查意识、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工作措施,及时开展对城镇、村寨、学校等人口聚集区,各类水电站及附属设施、各类水利设施周边,交通沿线两侧,旅游景区,各类园区,矿山采掘区及尾砂坝(库),堆渣倒土及填埋场,各类工程项目驻地及施工工棚,各类已建、在建工程边坡开挖形成的高陡切坡进行全面排查、巡查,实时动态监控威胁人员财产安全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对排查出来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认真按照《黔东南州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管理,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两卡”,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四是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重点部位监控。对隐蔽性强,危险性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层层挂牌管控,跟踪盯紧严防死守。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重点区域和地段,实行全天候的专人监测,密切监控可能出现的险情,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能够及时预警、报告和组织群众转移避让。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联动,健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数据传输、收集、分析、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确保在第一时间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及时收到预报预警信息,及时落实监测应对措施。五是加强应急值守。各县市要持续做好值班值守工作,要切实加强全国两会期间值班工作领导和力量调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持在岗在位,切实履行职责,严禁擅离职守。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离开本行政区域,要提前报告;要加强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判,遇有紧急、重要情况或重大险情灾情,要立即报告,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科学组织抢险救灾,严防次生灾害发生。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公布险情、灾情处置情况,严防恶意炒作。
7.水利工程施工安全。3月份,我州处于水利工程施工黄金期和加速期,因临近汛期,加上气温逐渐回升,生产经营活动更加频繁,用电量剧增。我州部分水利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危险源点多面广,给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考验,水利工程建设安全隐患风险也逐渐增大。有效防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开挖出的高边坡、深基坑、隧洞、高大模板和施工人员安全以及自然灾害对水利安全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严格执行省、州水利安全生产各项部署要求,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以最严的标准、最严的措施、最严的要求切实抓好水利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二是督促参建单位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督查检查力度。三是认真开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抓好施工用电、营区防火、危化品和易燃易爆品、人员密集场所、施工危险部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四是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好春节复工大检查和汛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对可能受汛期极端天气影响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拉网排查,密切关注灾害天气动态,及时掌握预警信息,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工作措施。
8.旅游业。3月份,全州旅游业开始进入旺季,加上肇兴景区“春晚”效益,来我州旅游游客会逐步增多。同时,岁末年初是火灾易发期,部分景区、酒店等涉旅企业用火用电增加,加上部分乡村旅游村寨木质房屋密度大、电线电路老化,旅游安全风险等级加大。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游览区域、交通运输旅游大巴、宾馆饭店餐厅的食品卫生、游客聚集场所的消防应急、重要敏感地区的反恐防暴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要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和春节后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查出的隐患要建档备案、闭环管理,切实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履行旅游行业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培育旅游行业消防安全“明白人”,督促涉旅企业加强“四个能力”建设和“一懂三会”建设,落实检查巡查、消防宣传、疏散演练等职责,确保安全自查到位、隐患自除到位。重点针对旅游景区(点)易发踩踏、火灾、食物中毒等旅游场所,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预案演练和现场疏导工作。二是各级各部门要结合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督促指导涉旅企业做好电气火灾综合治理自查自改。二是各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掌握旅游接待环境情况,对景区危险地段,以及缆车、栈道、护栏、码头、各种游道、游船、车辆等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应急预案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整改落实。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对存在山体危石、滑坡地带和森林防火等情况的景区,要进行全面排查,制防范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经营场所和设施要严格上限处罚,该停业整顿的马上整改到位,改关闭的马上叫停。
9.其他行业领域。按照2月26日、27日全省、全州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和《州安委办关于切实抓好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黔东南安办〔2018〕14号)文件要求,针对节后和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特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企业停产停工安全管理和节后复产验收,保障全国两会期间生产安全;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值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针对全国两会期间生产、生活、出行等活动及气候特点,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一是进一步深化特种设备、油气管道、民用爆炸物品、电力、食品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整改消除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二是严格企业停产停工安全管理和复产验收,保障凝冻天气和春节期间生产安全。三是加强冶金等连续作业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强度,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四是严格大型集会、商业促销和群众自发活动的安全管控,严防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五是要加大安全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进行安全提示,督促指导企业、社区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六是加强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加强恶劣天气、地质灾害等预测预报和人流、车流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联动,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或险情,快速响应、有效应对、及时处置,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全州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请各县市将此文件转发至辖区内各乡镇及生产经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