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农村火灾防控工作,着力防范化解农村地区重大安全风险。榕江县消防救援大队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主推手作用,进一步巩固、转变农村消防防灾减灾、标本兼治工作理念,逐步创新探索出一条“1+N”即“突出‘人防’重点,同步推进物防、技防、宣传措施”的农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多元化模式,初步达到标本兼治的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频次和亡人火灾事故发生。

一是明确“责任人”。按照《贵州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施细则》规定,明确乡镇、村主要领导为消防工作责任人,在村级明确支部书记、驻村干部、村干、安监员、喊寨员、网格员的职责分工,20个乡镇成立消防工作站。
二是明确“吹哨人”。根据县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将以行政村为单位配齐配强村级兼职电工和鸣锣喊寨员,担负消防除电气火灾隐患和每日消防安全提醒的具体工作职责,并按照村级干部标准增设绩效工资。
三是明确“引路人”。实施“查电防火”,管控电气火灾势头。县政府明确网格员和驻村干部在做好电工知识培训同时,由派出单位为每个网格员与驻村干部配备日常使用的电线、电器监测维修工具包324个,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整改火患时同步做好宣传引导,入户宣讲农村消防安全知识。
四是明确“管理人”。各行政村明确安监员为消防设施、消防常高压、消防器材装备的具体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落实日常检查、维护保养、情况报告工作任务,确保管理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五是明确“灭火人”。2017年以来,全州首个“榕江县消防应急中心(加挂“榕江县政府专职消防队”牌子)成立,并注册登记为独立的事业法人机构(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已建成乐里、定威、朗洞、平永、栽麻、三江、寨嵩镇18个专职消防队,队员共66人(含事业编制13名,购买公共服务53名),均由县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主要承担着农村消防宣传、消防安全检查、辖(片)区灭火救援、消防演练等工作任务,基本解决城区了消防救援站“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问题。

一是斥资建设消防给水系统。2017年以来,榕江县总投资1.77亿元,由县住建局承办的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项目共142个;2022年,县政府已将农村50户以上木质建筑连片村寨185个常高压给水系统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项目中同步开展,其中,用于农村50户以上木质建筑连片村寨185个常高压给水系统建设项目预投资18500万元,将从2022年至2025年分阶段建设(2022年已到位建设经费1000万元);29个传统村落全面完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建设。
二是推广运用新型环保阻燃材料。政府就近利用辖区阻燃液公司资源,在榕江县乐里镇本里村、三联村、兴隆村120多户村民家开展试点建设,为的木质结构厨房使用新型无卤环保阻燃材料进行阻燃防火处理,统统穿上了防火“新衣裳”,有效防止火灾发生和阻止火势蔓延传播与隔离火源。
三是消防器材装备全覆盖。自2017年以来,20个乡镇(街道)不断在传统的“三大法宝”方面深入研究,投入500余万元加大消防水池、消防器材装备投入力度,实现了消防机动泵、水枪、水带等常规灭火设备全覆盖。四是加大应急救援装备投入。县委、县政府结合减灾脱贫工作实际,斥资250余万元为20个乡镇(街道)统一购置了20辆应急救援皮卡车,主要用于农村消防宣传、灭火救援装备运输、日常生活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启动智慧消防建设。2019年以来,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53.9万元在定威乡计水村、乐里镇保里村、本里村、大瑞村、寨嵩镇寿洞村5个传统村落安装智慧公开装置604套,在计划乡加宜村、平阳小丹江等14个传统村落安装水位水压在线监测装置42套。截止目前,榕江县共安装智慧用电和水位水压监测管控平台780套。自农村消防综合管控平台实施以来,凸显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的优势,也从源头上遏制了因电气原因引发火灾的势头,实现了打早、打初期的根本目的。
二是加大“电改”力度。榕江县50户以上集中连片村寨“电改”已全部完成,县财政共投入1652.3万元(含州级财政补助200元/每户),群众自筹131.26万元,已完成电改37518栋(户),目前正在开展30户以上村寨改造工程。
三是实现“农保”全覆盖。县财政每年补贴202万元,为全县324个50户以上连片村寨完成农房投保(投保44895户,投保金额336万),并把保额提高至每户3万元。
四是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同步建设。2022年,县政府投入305万元用于整治40条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724户;投入1900万元用于传统村落示范集地区打造;投入30万元用于4个易地扶贫安置区维修消防设施器材;启用9.7万余元房屋维修资金对古榕名宛进行消防安全改造。


一是在宣传动员上“重覆盖”。以发出消防安全“好声音”为目标,先后发动2000余人次深入乡镇、社区、农村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8000余份,注册手机“云平台”21836人,每日参与消防安全答题活动;在城市主干道、十字路口、公交站台等显眼处设置钟南山公益宣传海报大型固定宣传牌120处;利用微信、户外视频、LED、“村村响”广播等平台向社会发布消防提示、公益广告2000余条,发送消防安全提示短信28000余条,形成全民参与支持消防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是在培训演练上“重参与”。以“防、灭、宣”指导手册宣贯活动为依托,组织开展县、乡(镇)、村寨消防安全大培训645余场次,涉及人数3万余人次,进一步提升消防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在警示教育上“重实效”。利用手机推送消防警示教育视频15条次,覆盖群众14万余人次;利用农村“坝坝会”集中组织群众观看消防安全警示教育片415场次;录制以普通话、榕江方言、水语、侗语、苗语为主的8种农村消防宣传口化语言让各乡镇每天运用紧急大喇叭播放防火歌及消防安全提醒,不断提升群众防火灭火意识及水平。
四是在应急处突能力上“讲提升”。拍摄和制作农村消防安全“敲门行动”培训视频、农村“鸣锣喊寨”培训视频,并将视频推送至各乡镇基层业务手中,利用新媒体开展网上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