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应急管理局以贯彻落实“四下基层”总要求为重点,以“五个一线”为主要抓手,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推动应急党员干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竭力守护平安稳定。
一是除危排险在一线。聚焦安全风险隐患,将党政机关大走访活动与安全防范工作紧密结合,以安全防范“敲门行动”进门“五查”、安全生产“靶向问诊·定向体检”式安全检查、重大事故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作为具体抓手,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企业、农村一线开展风险管控大排查、隐患问题大清扫。截至10月中旬,州应急局共走访、检查直接监管行业领域和其他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395家次,发现安全防范问题隐患547条,督促完成整改497条,整改率90.85%;组织专家深入4个重点县开展安全生产靶向问诊,排查问题隐患1160条,已完成整改1138条,整改率98.1%。同时,运用“全覆盖风险辨识培训、全领域企业包保服务、全链条重大隐患排查、全隐患建立整改清单、全方位落实提级管理”五全抓手,推动全州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906项,其中企业自查发现重大隐患605项,已整改382项,部门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301项,已整改847项。对全州2431家重点企业落实1753名帮扶干部,468个项目落实“驻点”干部334人。
二是安全宣教在一线。聚焦消防、工贸、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森林防火、安全防范、灾害防范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领域,以安全培训、防范宣传、应急演练、警示教育等方面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大宣传大演练大约谈大警示行动,强化群众安全防范宣传提醒,提升应急避险、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今年以来,州应急局党委领导班子、县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安全防范宣讲21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安全宣传、警示教育257家次,采取“三旬三日”模式,高质量、大声势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科普安全防范、应急救援知识,得到群众好评。
三是监管执法在一线。组建执法小分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性、斗争性,采取“四不两直”和“双随机”机制模式,综合运用联合执法、计划执法、重点执法、专项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运用监管执法、行刑衔接、举报奖励、联合惩戒、曝光案例等措施,最大限度压缩非法违法生存空间。2023年以来,州应急局共执法检查企业28家,立案查处10家,挂牌督办16项重大事故隐患。
四是抢险救灾在一线。创新“早预警、早会商、早响应、早撤人”防灾减灾四早机制以及“三级叫应”和“四个紧急撤离”工作措施,应急党员干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奋战在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抢险救灾物资准备和转运、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州应急局组织会商 8次,启动防汛四级响应7次、三级应急响应1次,通过应急指挥平台发送响应信息5160条,通过三大运营商发布预警信息1645万余条,累计叫应相关责任人1400余人次,督促基层组织2802余名群众提前转移避险,成功应对7轮次强降雨和2轮次低温凝冻天气过程,实现因灾“零伤亡”;共发放自然灾害救灾资金3216.55万元,救助52837户180771人;发放衣物、棉被、米油等救灾物资6371件,救助2946户5021人。
五是接访办访在一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人民群众在安全防范、行政审批等方面的要事难事烦心事,通过群众诉求“入门办”、群众信访“核查办”、服务事项“精简办”,把企业、群众当贵人,落实“贵人服务”,切实办好企业群众烦心事。今年以来,州应急局共派出党员干部650人次,走访群众392户次,累计排查收集矛盾纠纷、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等问题线索60条,已办结50条,实现办结率83.33%。线上线下多渠道开辟安全生产领域举报通道和平台,积极鼓励群众举报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实行台账登记、限期核查、跟踪办理、逐件答复,确保件件查清楚、依法办、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