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立足实际,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采取全覆盖风险辨识培训、全领域企业包保服务、全链条重大隐患排查、全隐患建立整改清单、全提级管理危险作业“五全抓手”强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面起底各类问题隐患,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全州发现重大隐患1273个,完成整改769个,其余504处均已落实管控措施,行政处罚1484.21万元,责令停产整顿71家,行政拘留102人。
一是全覆盖风险辨识培训。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在全州范围内组织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大培训、大约谈、大考试”,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监管行业领域全覆盖开展行业重大隐患风险识别标准培训并全部考试合格,切实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好安全生产“4个1”措施,常态化推进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4个1天”工作机制全面落地,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截至目前,全州各监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单位针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培训1287次,培训率97.87%。
二是全领域企业包保服务。推动“企业驻守、项目驻点”常态化,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实责任包保制,加强监管服务力度;对重大危险源、未整改的事故隐患采取部门“三天一巡查”、乡镇“两天一巡查”机制,坚决防止和遏制事故发生;对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严格实行干部包保责任制,按照“一企一人、人企同责”的要求,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干部包保服务清单并组织开展包保干部重大隐患识别标准培训,指导帮助企业精准查找重大事故隐患、科学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提高隐患排查和整改质量。截至目前,全州重点企业已配备包保干部1753人。
三是全链条重大隐患排查。构建“企业自查+监管排查”全链条重大隐患排查体系,按照“不漏一项、不漏一处、不漏一企”的原则,通过集中排查、联合检查、专家检查和聘请社会化服务机构检查等形式,深入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重大隐患排查,促进隐患限期整改、及时销号。截至目前,全州各重点行业领域已累计派出检查人员2.8万余人次,排查检查企业6.9万家次。
四是全隐患建立整改清单。在企业自查上报和部门抽查检查基础上,全面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台账数据库,完善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重大隐患全部建立隐患“双清单”,落实整改“双责任”,并逐一做好排查登记、交办督办、整改管控、验收复核、问责的全过程闭环整改,重大隐患一律“挂牌督办、闭环销号”。截至目前,发现重大隐患1273个,完成整改769个,其余504处均已落实管控措施。同时,组建州级8个执法小分队“四不两直”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整治行动暗查暗访,每月通报整治进展情况,做到动态掌握、心中有数。
五是全提级管理危险作业。要求企业建立完善“重大风险、危险作业”相关的提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涉及动火作业、有限空间、金属熔炉、高空作业、高边坡深基坑作业等危险作业全面提级管理。对于提级管理的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公布提级管理措施和提级管理部位,明确“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巡查”责任人。截至目前,全州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危险作业提级管理858家,企业在危险作业部位公示提级管理措施858家,公布提级管理措施99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