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黔东南州应急管理局门户网站!

个人中心 | 无障碍| 关怀版

站内搜索:

搜  索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黔东南州“七个举措”战防汛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1年入汛全州出现12次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有8次大暴雨、1次特大暴雨;共出现特大暴雨2站次,大暴雨52站次,暴雨637站次。今年汛期以来降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雨量偏大。全州平均降雨量631.6mm,较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多(最多为1977年686.2mm);16县(市)城区累计降雨量488.8mm(岑巩)-776.3mm(丹寨),剑河较常年同期偏少1.2%,其余县(市)偏多1.8% (台江)-49.6% (施秉);全州有38个站点降雨量超过800mm,主要集中在锦屏、榕江、从江、丹寨、雷山、剑河等县,其中榕江平永1381.1mm最大,从江加榜1085.8mm次之。二是强降雨集中期提前。5月10日至11日出现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锦屏铜鼓277.9毫米(突破该县历史同期单站降雨极值),首次在5月上旬出现特大暴雨,大暴雨以上降雨集中出现时间由常年5月中下旬提前至5月上旬。三是降雨时间分布不均。4月1日到5月31日全州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5.9%,位于历史同期第二位;6月平均降雨较常年偏少28.6%。入汛以来,全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七个举措”抓防汛工作,全力防范应对汛期各类灾害风险,最大限度避免因汛导致人民群众伤亡。

一是充分认识严峻形势,持续加强防范应对。针对水量饱和,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风险高等情况,州防汛抗旱指挥部时刻为备战状态,全州各级各部门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抓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和敏锐性,全面尽职履责到位。当前正值“七一”期间,抓好防汛领域安全稳定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四早”机制抓防汛,自觉履行行业管理、属地管理责任和防汛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各类防汛减灾责任人在岗在位履职,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手段、铁的措施筑牢防汛减灾铁的防线,坚决杜绝因灾亡人。

6月27日,州防汛办主任、州应急局局长李宗林组织州应急局、州水务局、州气象局、州水文资源局、州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召开黔东南州应对6月27日-30日强降雨过程防汛会商视频调度会议,视频连线调度到各县(市),对抓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作了安排。

6月28日至7月2日,州防汛办每日组织州应急、气象、水务、水文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召开“黔东南州应对6.27—7.2强降雨过程期间每日会商会议”,商讨降雨期间防范应对措施,确保庆祝建党100周年期间安定。
      三是紧盯突出风险,加强防范和管控。近期以来全州降雨持续、水土饱和,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山洪风险不断升高,全州各级各相关部门在抓好山洪监测预警的同时,加强对人员活动频繁的河道、河段的巡查和警示告知,防范中小河流河水陡涨引发人员伤亡;在抓好台账内地质灾害隐患防御的同时,对坡边、水边、崖边等有人居住的区域全面落实巡查和避险转移措施,确保降雨过程中有人巡查和关注边坡情况,发现异常立即组织群众避险转移。高度关注都柳江、清水江流域上游雨情、水情,抓好因上游强降雨引发洪水的防范应对。针对长时间持续降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和水上交通安全管控,对危险路段、危险水域加强警示和现场管管,必时果断采取禁行、禁航等措施,确保安全。 

四是持续加强“双排”,确保安全度汛。将涉汛隐患排查治理贯穿整个汛期始终,切实落实汛期隐患排查治理行业主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有关单位(企业)主体责任,尤其加强对重点山塘、水库(水电站)、在建工程、险工险段、学校、医院、景区、工业园区、移民小区、尾矿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镇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闭环管理,加大投入加快治理,在整改前全面落实预案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度汛。对未整改的各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全面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

五是落实“四早”机制,强化“三个叫应”。全州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防汛“四早”工作机制要求,并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库情、工情、险情、灾情发展变化,坚决做到“早预警、早会商、早响应、早撤人”,用好“四早”机制打防汛主动仗,把风险预判在前,把准备措施落实在前,把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在前。抓住“早撤人”这个核心,强化“三个叫应”,当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时,州防汛办及时叫应县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级防汛办,叫应乡镇主要领导,第一时间组织抢险和撤人工作;叫应州防指有关成员单位提醒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叫应和避险工作。县级叫应到村,乡镇叫应到组、到包保干部、到危险区域隐患点;各级防指成员单位按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叫应到企业、单位和有关危险区域、隐患点,确保责任人在岗在位履职,督促有关责任人及时停工停产、撤人避险。

六是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应急处置有力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各县(市)、乡镇做好抢险救灾队伍、物资、装备等各项准备。

七是兼顾抗旱工作,科学安全拦蓄水。针对本轮强降雨过后可能出现的持续晴热干旱天气,水务部门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增加工程蓄水,适当多引、多提、多拦、多蓄水,为抗旱保生产、保民生做好充足准备。